- 优秀竞聘演讲稿范文【5篇】演讲稿
- 个人意识形态发言材料18篇演讲稿
- 乡党委书记就职精选表态发言演讲稿
- 一年级育子经验家长会发言稿演讲稿
- 安全驻我心中800演讲稿5篇范文演讲稿
- 学生会竞选自我介绍演讲稿范文演讲稿
- 在政协会上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范文(精选3篇)演讲稿
- 10月份小学学校国旗下讲话稿5篇范文演讲稿
- 励志演讲稿300字范文演讲稿
- 运动会广播稿300字模板10篇演讲稿
- 世界水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演讲稿
- 班主任最后一课给学生讲话6篇范文演讲稿
- 副校长开学典礼安全讲话稿5篇范文演讲稿
- 竞聘信用社主任演讲稿模板合集十篇演讲稿
- 202_读书演讲稿4分钟演讲稿
- 企业就职演讲稿汇编演讲稿
-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研讨交流发言材料集合6篇演讲稿
- 202_年表彰会激动人心发言演讲稿
- 聚力脱贫攻坚专题研讨个人发言材料演讲稿
- 202_总经理代表年会致辞演讲稿
- 202_小学生大队委员竞选演讲稿演讲稿
- 民族团结演讲稿开头:团结铺就幸福路演讲稿
- 小学生英语演讲稿范文模板演讲稿
- 立足岗位做贡献演讲比赛讲话稿5篇范文演讲稿
- 5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本演讲稿
-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勇担新时代新使命”专题研讨交流发言范本范文(精选3篇)演讲稿
- 中小学教育英语演讲稿5篇范文演讲稿
- 企业主管竞聘演讲稿1000字5篇范文演讲稿
- 经典晚会主持词开场白两篇演讲稿
- 202_公司搬迁庆典贺词演讲稿
口译与笔译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口译工作者绝非“一切尽在不言中”,而是身处“台前”进行工作。虽然文化派翻译理论认为,即使在笔译中,译者也是“可见”(visible)的,但从工作特点来看,口译员显然更为“可见”。
这种可见性,既使口译工作充满了乐趣,也给译员带来了许多挑战。站在大庭广众之中,于众目睽睽之下开口讲话,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姑且不论翻译的质量如何,译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讲话人。否则,即便翻译得再出色,也会因为拙劣的音质、节奏或吐词而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显而易见,对于一个成功的口译工作者来说,掌握扎实的演讲技巧是根本要务。
1. 熟悉讲话场所,增强演讲效果
为了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译员在到达工作地点后,一定要先熟悉工作环境。观察发言人所处的房间设施情况,屋顶的高低、窗帘的厚度、房间的面积等都会对音效造成影响。此外,发言人需要对多少观众讲话,是在讲台上发言还是流动讲话,这些问题译员都需要考虑。对于译员本人来说,是站在讲话人身边还是退到舞台一侧,有没有辅助工具(如麦克风),是有支架的麦克风、手持无线麦克风还是便携式无线麦克风,在工作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应该尽可能充分地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调试麦克风,以免出现音质有问题或电池电量不够的尴尬场面。
2. 综合运用演讲的几大要素
讲话人声音的产生伴随着一系列生理过程--首先是从肺部呼出气流,气流经过喉,振动声带而形成声音;再经过咽、嘴和鼻腔,声音被放大和修饰,最后通过舌、唇、齿和颚等部位形成特定的音。译员在翻译中应注意演讲几个要素的运用,即:音量(volume)、音调(pitch)、节奏(rate)、停顿(pauses)、发音(pronunciation)和吐词(enunciation)。
音量讲话人声音的大小和强弱程度。译员切勿大声喊叫,即使是发言人声音过大,也不可受到影响而提高音量。适中的音量即使自己的翻译容易被听众接受,也不会显得信心不足或喧宾夺主。在翻译过程中调节音量是必要的。译员从开始讲话就应注意观察听众表情,特别是最前排和最后排听众的表情。前排听众露出不快的表情或者后排听众露出不解的表情,都是音量不合适的信号。
音调声音的高低程度。一般来说,译员在翻译中采用中音,因为中音显得沉稳可信,并应注意通过音调的变化让听众感受到友好、温和、诚恳和热情。作为译员,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是不合适的,不温不火的音调可以显得自己更加客观。然而,这绝不意味着译员应自始至终使用一种音调,单调不变的音调会使听众感到沉闷,极大地破坏演讲效果。
节奏讲话人声音传递的速度快慢。通常,中文表达速度是每分钟150~180字,英文则是120~150词。虽然译员应该考虑所翻译的内容特点和讲话人所采用的速度而确定自己翻译传达的节奏,但在平均值上下浮动幅度过大,会造成听众接受信息的额外负担。因此,译员应采用中等速度,而且在重要信息点,如数字、专门用语、人名、头衔等和讲话人特别强调的关键词上应将速度适当放慢。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调整节奏也十分重要。
停顿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短暂休息。对于译员来说,适当停顿既能够自然大方地创造时间进行思考或修补翻译中的缺陷,又能够为信息表达带来更为出色的效果。马克·吐温在谈到演讲技巧时曾说过,“合适的词语也许有效,但没有任何词语比恰到好处的停顿更有效”。译员应该注意掌握停顿的时间,过长的停顿会让听众认为是译员翻不出来,从而影响他们对译员的信任;而过短的停顿又起不到什么作用。马克·吐温认为,“对一个听众的停顿要短;两个听众,停顿稍长一点;更多听众,停顿再长一点”。
这种可见性,既使口译工作充满了乐趣,也给译员带来了许多挑战。站在大庭广众之中,于众目睽睽之下开口讲话,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姑且不论翻译的质量如何,译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讲话人。否则,即便翻译得再出色,也会因为拙劣的音质、节奏或吐词而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显而易见,对于一个成功的口译工作者来说,掌握扎实的演讲技巧是根本要务。
1. 熟悉讲话场所,增强演讲效果
为了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译员在到达工作地点后,一定要先熟悉工作环境。观察发言人所处的房间设施情况,屋顶的高低、窗帘的厚度、房间的面积等都会对音效造成影响。此外,发言人需要对多少观众讲话,是在讲台上发言还是流动讲话,这些问题译员都需要考虑。对于译员本人来说,是站在讲话人身边还是退到舞台一侧,有没有辅助工具(如麦克风),是有支架的麦克风、手持无线麦克风还是便携式无线麦克风,在工作开始前的短暂时间里,应该尽可能充分地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调试麦克风,以免出现音质有问题或电池电量不够的尴尬场面。
2. 综合运用演讲的几大要素
讲话人声音的产生伴随着一系列生理过程--首先是从肺部呼出气流,气流经过喉,振动声带而形成声音;再经过咽、嘴和鼻腔,声音被放大和修饰,最后通过舌、唇、齿和颚等部位形成特定的音。译员在翻译中应注意演讲几个要素的运用,即:音量(volume)、音调(pitch)、节奏(rate)、停顿(pauses)、发音(pronunciation)和吐词(enunciation)。
音量讲话人声音的大小和强弱程度。译员切勿大声喊叫,即使是发言人声音过大,也不可受到影响而提高音量。适中的音量即使自己的翻译容易被听众接受,也不会显得信心不足或喧宾夺主。在翻译过程中调节音量是必要的。译员从开始讲话就应注意观察听众表情,特别是最前排和最后排听众的表情。前排听众露出不快的表情或者后排听众露出不解的表情,都是音量不合适的信号。
音调声音的高低程度。一般来说,译员在翻译中采用中音,因为中音显得沉稳可信,并应注意通过音调的变化让听众感受到友好、温和、诚恳和热情。作为译员,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是不合适的,不温不火的音调可以显得自己更加客观。然而,这绝不意味着译员应自始至终使用一种音调,单调不变的音调会使听众感到沉闷,极大地破坏演讲效果。
节奏讲话人声音传递的速度快慢。通常,中文表达速度是每分钟150~180字,英文则是120~150词。虽然译员应该考虑所翻译的内容特点和讲话人所采用的速度而确定自己翻译传达的节奏,但在平均值上下浮动幅度过大,会造成听众接受信息的额外负担。因此,译员应采用中等速度,而且在重要信息点,如数字、专门用语、人名、头衔等和讲话人特别强调的关键词上应将速度适当放慢。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调整节奏也十分重要。
停顿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短暂休息。对于译员来说,适当停顿既能够自然大方地创造时间进行思考或修补翻译中的缺陷,又能够为信息表达带来更为出色的效果。马克·吐温在谈到演讲技巧时曾说过,“合适的词语也许有效,但没有任何词语比恰到好处的停顿更有效”。译员应该注意掌握停顿的时间,过长的停顿会让听众认为是译员翻不出来,从而影响他们对译员的信任;而过短的停顿又起不到什么作用。马克·吐温认为,“对一个听众的停顿要短;两个听众,停顿稍长一点;更多听众,停顿再长一点”。